竹子精神 三教共賞
作者: 上传时间:2016/9/30 10:49:23
竹之七德:
1、竹身形挺直,甯摺不弯;是曰正直。
2、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3、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4、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5、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6、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7、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
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当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制造吹火枪和吹奏圣乐的乐器。有些高大的竹子极受人们崇拜,被奉爲生命之树。在中国,竹子是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之一(另外两种是松树和梅树),对于学者文人意义极大。
竹爲儒佛道“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文化意韵。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摺,摺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爲气节的象征。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顔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
竹的最大特点是“腹中空空”。把竹子纵向剖开,里面衹有横隔的竹节,其他一无所有。我国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虚,就是谦虚;怀,是指胸怀; 谷即爲山谷。整个成语连起来解释就是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而竹的“腹中空空”正好形象地表明了它谦虚之至。腹中无物就必须从外界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满足。
谦虚,这就是竹最显著的精神!竹不仅如此,它每成长一步,都留下印记。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个脚印 地前进。;困难不能使它害怕;挫摺不能使它畏缩,竹节足以作证,它将竹的前进 过程作了生动详细的记载,这难道不能给人一些啓发吗?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件事情,学一样本领,均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竹不开花(注:实际竹子也开花,但人不常见此现象)。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竹朴素,不炫耀,不卖弄,因而不爲人们所注意, 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则更引不起人们的青睐。但它独特的美,却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成爲他们的爱物。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擅长画竹,在生活 中还以竹自喻,他曾在《竹》一诗中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在这首诗中,郑板桥巧妙地抓住竹不开花这一特点,表白自己甯愿保持本色,也不愿钻营取宠的态度,这也是竹的质量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