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久远的竹编技艺
作者: 上传时间:2016/11/9 15:56:04
四明山盛产毛竹,竹编既是当地山民一项传统手艺,更是他们赖以为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技艺精巧,历史久远,声名四扬。有史以来,竹编制品不但是普通百姓的常用品,在明清时代凡江南举子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品篮”也都是余姚方桥所产。民国初杭州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曾作这样的描述:余姚方桥亦产竹器,而多作匾丝——丝阔而薄,经风欲飞——傅以编成之簟,如席纹绉纱。建国后,作为副业,各村曾兴办过许多竹编厂,由上级外贸公司牵头,创新作品,并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但至上世纪末则趋于衰落了。
竹编制品种类繁多,既有箩、筐、簟、帘、帽、篮、罐、盒、盘等等常用生产和生活用品,还有用以作家庭装饰的鸡、鹰、狮、象、狗、猫等等艺术观赏制品。其编织工序分二类:一类是编织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工序,含选料、劈篾、过剑门、刮刀、编织、合成品和扎口;另一类是编织工艺品工序,含取材、切片、刮青、雕刻、抽丝、抛光、编织、漂白、收口、成样、上漆、包装等。所使用的工具有垫翘、剑门、快刀、篾刀、刮刀、尧刨、铲勺、锯、鲁班尺、雕刀、清漆、木模具等等。
现代社会中塑料日用制品的普及已极大地打击了手工竹制品的生存环境,原有艺人纷纷改从他业,年轻人嫌它学习难、收入少而不愿承传。好在尚有许多艺人在,当地准备筹建竹编工场,扶植新人,进行商业开发,让其不失传并希于光大。